<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g?targetBlogID\x3d10017817\x26blogName\x3dThe+consequences+of+life\x26publishMode\x3dPUBLISH_MODE_BLOGSPOT\x26navbarType\x3dBLACK\x26layoutType\x3dCLASSIC\x26searchRoot\x3dhttps://gnaihcecyoj.blogspot.com/search\x26blogLocale\x3den_GB\x26v\x3d2\x26homepageUrl\x3dhttp://gnaihcecyoj.blogspot.com/\x26vt\x3d-7148983500646854849',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Friday, March 24, 2006

發展

我發現自己對清拆似乎已經盲目了

初聽到蘇屋邨清拆起私樓的新聞

我心裏竟無半點的激動, 一切都是淡淡然

賽果正常, 我指淡淡然

年來不絕的清拆新聞已教我練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耐力

然而, 一切理當理所當然之際

我發現這段新聞原來在我腦內揮之不去

我為這個清拆耿耿於懷

是的, 的確我為著這一個社區耿耿於懷

因為我確實感到可惜

舊樓宇要拆卸建成新的彷彿是無可厚非

(雖然保養做得好的話幾十年樓又有何問題? -- 如歐洲如墨西哥的樓宇動輒上百年樓齡)


但如果重建是單純的重建 -- 保留原來社區, 單單是物質上將舊樓換新樓

將原來居民原區安置, 盡量保留原有的社區



記得很久時的一集「鏗鏘集」,劉家傑提出過「大城市小人物」的問題,是否為了大城市的發展而犠牲小人物的生活?

現在發現,這個比喻用得一點也不好,卻又很好

不好,因為跟本不是一個絕對的二元對立

如果在大城市發展的同時,也體貼受影響居民 -- 他們不是「小人物」,每一個人都較受尊重,不分高低

盡量保留他們原有社區生活,將對他們的影響降至最低

又何來對立?

用得好,因為一直以來香港的重建故事,受影響的全都被忽略成小人物,白一點是比不上冷冰冰私人豪宅的地底泥

一切以經濟成效為大前提,利益大晒,「發展」(收益)大晒

受影響那大部份的老人家幾乎都不原區安置,臨老被迫住玩重新適應社區




市區發展為由,真的要與普羅大眾的生活割蓆嗎?

市區發展趨勢變成私人(名過其實)豪宅,將公屋居民迫到偏遠地區兼減少公屋數目

這算是甚麼? 住的地區要有階級之份? 要住市區 - 我不說從搬入,就算是「市區原居民」-- 也要有能力才能繼續住下去嗎?這樣將弱勢社群迫遷公平嗎?抂政府還口口聲聲說要改善貧富懸殊,實在偽善得過份。


到底,我們這個城市需要這多麼多的私人樓嗎?

不少私人樓宇是被丟空的,如深井某大屋宛

而新樓又愈建愈豪華兼浮誇且名過其實

市區舊樓公屋不少清拆

較相宜的樓宇選擇不斷減少

發展至有朝一日,市區幾乎只剩下私人豪宅

欲住市區若非捱貴租便要供餐死

工作的意義愈來愈變成是供養地產商....




我們何以能夠縱容將一幅幅原為造福貧富市民的用地讓給地產商作徵納市民薪水之用?


發展,是造福眾人,還是讓眾人受難?


到底何謂發展?我們其實需要這樣的發展嗎?


還有我們六七八十年代的集體回憶,我們的公屋文化,正在悄悄地消聲匿跡了 -- 難道這就是無價值的東西,可以將之隨意拆掉移除而不需惋惜的嗎?


我們實在不能羡慕歐洲所擁有的濃厚歷史文化氣息 -- 每一懂樓宇,都是用心地保存在的。人們著意保護自家的文化, 人家沒有因著所謂的經濟利益,所謂發展而縱容自身歷史文化被移除 -- 這是他們的成果。



市區重建,犠牲的不止是一些「原居民」,我們其實也正逐漸失去我們歷史文化的痕迹,我們的公共空間(公屋是開放式的而私樓都是自我封閉花園仔),我們可居住的選擇....甚至是我們生活空間的選擇



============================================

看新聞,看到會原區安置,而居民也支持重建

除了懷了一點安慰,並希望讓居民原區安置得也保留他們的社區, 之外

還是有一點唏噓

或許這真的是香港精神香港文化 -- 經濟掛帥

一句維修貴過起新屋

就將舊的價值完全否定

不過,在唏噓舊有文化日漸消逝之時

香港人又的的確確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表現其香港精神

這真的確實是我的文化

縱然的而且確浪費得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